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 @Yerorschach ,由作者本人授權轉載於此。
这是一部来自住在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的作者,经过对WeHo(West Hollywood)实地考察后所描绘的,有关同性婚姻不受到周围人承认的同性情侣们的故事。同性情侣也是女主人公的安娜和早纪相遇于日本,之后早纪追随她的恋人安娜来到美国,学习语言学后成为了翻译漫画的实习翻译,而安娜则是儿童向电视节目的美术工作者。处于同居状态的两人一直抱持着亲密的恋人关系,直到2015年6月26日,美国全境同性恋婚姻合法,安娜下定决心向早纪求婚,因为这次求婚,两人的关系发生变化,故事也由此正式开始。
这部作品当中,作者描写安娜和早纪,并非从两人恋爱中的甘甜与苦涩这方面下手。她以寥寥数笔带过两人在日本相处时的回忆,更多地是呈现她们各自内心对于自己身为同性恋这件事的阴影。
安娜的父亲是德国的移民,很注重宗教教育。在安娜尚小,恋爱的心思刚刚萌芽,发现自己好像竟然对女性有着不可思议的萌动、因而伤及同伴时,他交给安娜一本圣经让她反省自己的错误。在阅读圣经时,她看到的经文(【利20:13-16】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无形中成了压在安娜头上的沉重枷锁。安娜对于自己喜爱女性一事一直抱着罪的意识,直到她遇见早纪,发觉自己无法隐瞒对早纪的倾慕,从此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但父亲仍然是安娜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早纪作为典型的日本人,说话做事过于在意周围的反应,小心翼翼地与他人相处,害怕自己是同性恋这件事曝露于众人之前。她参加怀疑她是同性恋的同学们邀请的联谊会,勉强自己与男性交往,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因为她太过在意其他人的视线,所以她对于安娜的求婚,是欣喜却又害怕的。
从作者对这两位人物的塑造,可以看到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同性恋(或LGBT群体)的伤害。若是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解读圣经,圣经中的确有一部分经文(比如利未记中提到的)对同性恋是持有反对态度并且认其为罪恶,毕竟当时的安娜年岁尚小,宗教的教育又是来自自己的父亲,自然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而早纪一方,日本社会那种不容异己的环境下,她只敢畏畏缩缩地行事,生怕自己遭到排挤。即便她到了美国这样开放的社会中,也依旧有着周围好奇与充满恶意的目光,就在早纪要成为正式翻译时,来自上司的歧视让她失去了工作,这件事让原本已然畏缩不前的早纪更是心里充满了动摇。
除了描写两人各自的阴影,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还设置了一对男同性情侣和一个在同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作为对此群体现状的补充。在美国同性情侣是可以依法领养儿童的,但显然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会遭受来自所谓“正常”家庭孩子的歧视与欺辱。作品中的少女柯妮在男同性情侣的抚养下长大,自小听过无数针对她的恶言恶语,但是让她最为难过的并不是来自周围同学的伤害,而是自己的养父之一肖恩在伴侣去世后一蹶不振,成天饮酒消愁。她担心肖恩的身体,为他无法振作起来又生气又难过。
这样几个主要角色,和周围对他们不解不支持甚至给予以恶意的人们一同,组成了这个故事里为我们展现的众生相。但她们受到的伤害也好,自己内心的阴影也好,都并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其核心仍然是在描述爱。安娜与早纪之间的爱,柯妮对肖恩的爱,就连安娜的父亲对安娜虽然一时半会不能接受她要与女性结婚这件事,但其实也还是爱着这个女儿的。即便她们受到许多伤害,但彼此之间有着真挚又浓烈的爱,这份感情让她们最终得以跨过这些障碍,互相理解互相原谅,去找到属于自己重要的人和事物,虽然在寻找的过程中,付出了高昂又沉重的代价。
整体来说,这部作品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画面稍显粗糙,绘柄可能也不是那么精致讨喜。但它以相对写实却又饱含希望的笔触描绘了真实环境中生存着、痛苦着也爱着的LGBT群体中的一部分。我几乎可以听见,这部作品以温柔的语调在缓缓诉说:这些彼此相爱的人们与世间其他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新增了 5 条评论 新增了 5 条私信 新增了 5 条系统通知